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梁思成先生称赞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2021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点亮中轴线”项目,范围从钟鼓楼延长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照明设计师胡熠和她的伙伴们接下了这个重任。
“终于正式点亮了。”
胡熠看着亮起的灯光带,轻声感慨着。西城段作为整个“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工程的一部分,隶属于中轴线传统风貌段。按照设计目标,要做到“点亮”一脉绵延的文化,彰显首都魅力;“点亮”京城之脊的格局,放大城市亮点;“点亮”京韵京味的生活,提升主客体验。
目标明晰,如何把抽象概念具象化?这成了胡熠和同事们要完成的任务。
按照设计方案,整个“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提升项目被划分为6个核心建筑群,搭配6段场景故事:永定门区域“江山永定”、正阳门区域“京韵繁华”、天安门区域“庄严恢宏”、故宫景山区域“壮美紫禁”、钟鼓楼区域“时空流转”、奥运塔区域“时代锦绣”。最终形成“一轴,国之正中;六境,广汇祥和”的效果。
古有晨钟暮鼓,现在如何体现“时空流转”?
胡熠和同事们思考着,时光流转需要“刻度”来度量,而最好的“刻度”正是中国传统的“时辰”。“我们将十二时辰的概念融入设计,通过色温调节,将百姓的生活与时间相连。”胡熠说。
具体来说,就是从酉时(17时至19时)开始,按照时辰顺序,经戌时、亥时、子时,以暖黄色为基础,实现色温和亮度的微变化。
酉时(17时至19时)亮灯,从暖黄到白色,戌时渐强,亥时开始慢慢变弱,子时过后,大家休息,就是微光了。
由于地安门外大街和旧鼓楼大街在历史上的功能定位不同,照明效果亦有区别。胡熠介绍,地安门外大街是古朴繁华的商业区,因此亮灯时着力凸显商铺;旧鼓楼大街为宁静祥和的居住区,亮灯时则凸显民宅。
不仅如此,为了做到利旧节约、节能环保,灯饰一律选用结构仿古、体积小巧的LED灯。根据沿街建筑挂檐板制式,有的灯饰隐藏其后,力求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最大程度亮出中轴风貌。
(原标题:胡同里的北京|除了晨钟暮鼓,您猜中轴线还能怎么报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骜 武亦彬 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