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映 (龙岗区教育局)
如果学生时常感受快乐的记忆,不仅有利于当下的情绪状态,也有利于积极健康心态的培养;反之,如果学生时常感受痛苦的记忆,不仅不利于当下的情绪状态,也不利于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所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万物的古怪秩序》是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三部曲的第三本,它绘制了一幅颠覆以往认知的万物运转的秩序图。感受,是整本书最核心的关键词。“感受是内稳态的心智表达”“感受是有意识心智的主要贡献者”“感受是核心的心智状态,可能还是唯一核心的心智状态”“感受是人类文化事业的推动器、监督者和谈判者”……作者用“感受”将内稳态生物调节机制与人类心智、人类文化有机衔接起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阅读本书时,我想得最多的就是要关注儿童的感受、理解儿童的感受、遵循并运用儿童的感受。
感受与生物体的生命展开活动相伴而行。关于感受的种类或者说产生感受的原因,达马西奥指出有三种:一是自发感受,即内稳态感受,它们的业务就是“留意”生命状态的好坏;二是由诸如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和视觉等各种感觉刺激所触发的情绪性反应,这类感受往往会产生身体状态的轻微扰动;三是由驱力(诸如饥饿或口渴)、动机或情绪所触发的情绪性反应,这类感觉通常会形成生物体功能的主要扰动,并且造成主要的心智动荡。
联系教育实践,第一种自发感受不受外在激发影响,自然无法着力;后两种受激发产生的感受是我们应当关注、已经关注的,如采取丰富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营造轻松氛围愉悦学生情绪,设置合理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等。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感受的关注仍然不够,或者说这种关注更多是从教育效果出发,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如为了管理的方便,有的学校禁止学生携带食品进入校园,却没有想到学生会有饥饿感;有的老师为了维持教学秩序,规定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喝水、上厕所,却没有想到某些学生恰好在这个时段口渴或内急;还有一到节假日就让学生制作手抄报,或动辄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却没有想到有的学生对色彩、构图天生就不敏感……
回忆过去的感受对学生而言特别重要。达马西奥指出记忆是不完美的,“因为对回忆的仔细编辑,某些关键表象获得更长的放映时间,因此能引发更加全面的情绪,情绪又进而转译为更深切的感受”。这就是说记忆具有“放大”的功能,美好的回忆会带来更加积极的感受,不好的回忆会带来更加消极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愿望以及人们面对未来的方式取决于我们过去是如何生活的,不仅在于客观的、真实可验证的方面,而且在于人们对记忆中的客观数据的体验或重构方面”。如果学生时常感受快乐的记忆,不仅有利于当下的情绪状态,也有利于积极健康心态的培养;反之,如果学生时常感受痛苦的记忆,不仅不利于当下的情绪状态,也不利于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所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没有身体,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心智;没有心智,就没有文化。对于人类未来,达马西奥仍然提出了“感受”的良方。他指出,感受永远无法离开身体而单独存在,没有感受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即使拥有智能,也无法具备心智、意识和人性。达马西奥对“奇点临近”的时髦论调嗤之以鼻,他指出,“与其担心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前景,不如着眼于人类的现实处境”。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痛苦与快乐,关注如何让学生永远保有丰富的感受,这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