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拨通作家李兰妮的电话,已是14年后。
2008年,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出版之际,记者曾与李兰妮进行过一次深谈,她面对我时体现出来的知性理智与她所描述抑郁症发作时的痛苦,其强烈反差让我触动极大。
没想到,《旷野无人》是李兰妮以精神疾病为题材进行写作的开始。在这片文学很难触及的坚硬陌生领域,李兰妮以患者、作家、乃至半个专家的身份在书写。2012年,她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2021年,出版《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同年入选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由此构成“旷野三部曲”;其独特的表现力与强烈的人文关怀让这三部作品具备了重要的社会价值。
当你笑着合上书
可能对作者有点心疼
李兰妮笔下的《野地灵光》,里面承载的是忧欢苦乐,还原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的样貌,尤其几个青少年的角色如荣荣、莫有爱、小蘑菇等让人若有所思。此外,还有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以及李兰妮对自己和母亲关系的解剖。她的文字是轻松的、幽默的、乃至是愉快的,却带来新鲜而疼痛的阅读体验。
“我写完《野地灵光》,比较愿意送给别人。因为我不是写黑暗,不是写野地,而是写照进爱里的光。我不能写得那么沉重,我要用简单轻快的歌唱出来,尽量有一种幽默的、反差的表达。读者笑了,把书合上了,偶尔走在路上,突然想起作者李兰妮,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心疼。“
《野地灵光》是建立在李兰妮个人亲历和个人体验基础上的纪实文学,也是她以自己为实验对象的特别日志。为治疗抑郁症,也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真实状态,李兰妮先后辗转南北两所业界著名的精神病院——广州惠爱医院和北大六院住院治疗。同时,李兰妮阅读、参考了中西方大量相关书籍,尤其由她精心挑选出来的医学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大家感到害怕的东西,解决一些惶惑。
完成“旷野三部曲”后
心态发生很大变化
如今的李兰妮与2008年出版《旷野无人》时最大的变化是,她有了感受爱、接受爱、传递爱的能力,写《野地灵光》时心里装了读者。
向前追溯,李兰妮1988年罹患癌症,后经历多次手术与化疗。2003年初,确诊抑郁症。2003-2005年,她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接受任何人的关心或同情,对一切的看法都很悲观。
《旷野无人》出版之后,她慢慢接触到许多读者。有的读者,还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她的电话,不愿意透露身份,只是悄悄询问抑郁症治疗的方式。读者的关注告诉她,活下来是有意义的。李兰妮发现自己的情况没有变得更糟糕,于是,第二本书写了陪伴自己的宠物狗周乐乐。
写《野地灵光》时,李兰妮知道,她的写作可能就是有温度的科普。“读者的关注和支持,给了我一种心理学上认知治疗的作用。读者的反馈,让我感到写作能够帮助突然被抑郁症吓得懵住的患者——就像最初的我一样,不知去哪求助,旷野无人。”
从讳莫如深到共情能力
人们的爱变丰富了
李兰妮的“旷野三部曲”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经潘凯雄、臧永清前后两任社长,还有她的责编刘稚,“我能这么勇敢地写,没有顾忌和担心,因为他们是我的后盾。”
2021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野地灵光》线上新闻发布会,有近20万人在线观看。半个月后的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评价:“在我记忆所及,还没有看到以非虚构的方式来关注该领域的作品,这样的书写、这样的认识是特别重要、特别珍贵的。”
李兰妮表示,如此被关注,说明社会在进步。三四十年前,人们想的是温饱问题,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讳莫如深,更别说如何自救、救人。而今,人们思想境界、文明程度都提高了,对别人的爱也更丰富了,有了更多理解和关心,也有了共情的能力。
采访最后,记者问李兰妮有无新的写作计划。她连连说:“划句号,坚决不写了。‘旷野三部曲’出版了,存在了,也许就是我的价值。”(记者 李福莹)
上一篇 : 为旧装换新颜!何香凝美术馆举行首个公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