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房企深陷债务违约、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创下近年来新低。有人言,2021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是困难的一年。但不破不立,展望2022年,房地产投资是否会延续去年全面下行的态势?居民房贷利率未来是升是降?后续房地产市场金融又会怎么走?
4月13日,由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高端智库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22年展望》研究报告中,对多个问题给出答案。
回顾:
住房金融环境由收紧转宽松
回顾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紧后松状态。例如,从“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上调房贷利率”“严防经营贷”“消费贷”等多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金融监管在大部分时间内通过影响按揭贷款投放度,抑制了房地产需求较快扩张;不过至2021年末,政策转向“两个维护”+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报告指出,住房金融环境也由收紧转为宽松。
具体从2021年全年来看,报告指出,个人住房贷款扩张较慢,抑制了居民购房需求。例如,受房贷两集中政策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规模降低,同比增速创下2013年一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1.3%,较2020年四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
此外,房贷利率前高后略有降低。与2020年年底相比,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首套平均房贷利率从5.23%持续升至5.46%,二套房平均房贷利率从5.54%持续升至5.83%。四季度开始,部分城市开始下调房贷利率。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首套房和二套房平均房贷利率分别为5.36%和5.74%,分别较8月拐点下调10个和9个基点。
展望:
首付比例可能进一步松动
展望2022年,报告预计,房地产政策明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突出“因城施策”。在稳增长的政策大背景下,主基调偏暖。
具体来看,一是住房金融总体上将进一步回暖,居民房贷利率将小幅下调,个人按揭贷款增速有望回升;公积金和首付比例等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松动,以释放合理的购房需求;二是地方公积金贷款需求将有所增加,部分城市调降首付比例。事实上,目前,北海、南宁、自贡等地方政府已放宽公积金政策,下调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菏泽也成为2022年首个下调房贷首付比例的城市;三是有条件的城市取消限制性购房政策。例如郑州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放宽限购限贷,鼓励棚改货币化安置等。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初,全国已经有超过40个城市放开楼市调控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不少二三四线城市已出台降首付等房地产金融宽松政策,业内对一线城市是否跟进以及后续房地产金融政策也抱有较高期待。
对此,植信投资房地产首席研究员马泓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总的来说,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包括广州、上海、北京都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调降房贷利率,虽然调降幅度不及三四线城市,但方向上总体以支持为主。在他看来,一线城市调降首付贷款比例还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上海因为疫情因素,整个住房销售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缺口,后续是否会因为这一因素调降首付比例,从当前销售数据来看存在一定可能性。
“但必要性上还是要审时度势,毕竟一线城市住房需求比较旺盛,一旦放开力度过大,可能会对下一阶段,尤其是在年底甚至明年管控房地产风险带来不小的压力,更多可能是适度在金融政策上会有一些宽松的余地。”马泓说道。
此外,报告指出,与2021年房地产投资先扬后抑相反,2022年房地产投资在前期将延续低迷态势,但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支持和自身需求回暖的作用下,后半段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望逐步企稳回升,房屋新开工或于三季度触底反弹,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放缓至3.5%。
建议:
因城施策扭转悲观预期
报告认为,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筑底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不利于宏观经济实现稳增长,也影响着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2022年初金融委会议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利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
因此,2022年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房企流动性风险和债务违约风险能否有效缓释。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报告提出多个建议。
一方面,要切实因城施策,改善住房需求,扭转悲观预期。建议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满足首次购房家庭贷款需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支持力度,下调库存压力较大的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最低首付比例;对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违规购房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政策;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支持;摆正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金融政策应对房企进行公允评估。
另一方面,要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缓释房企现金流和债务压力,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建议商业银行应加快按揭贷、开发贷审批和发放速度,以满足房企合理资金需求;开发贷实施定向宽松调整,稳妥有序增加并购贷款;严禁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随意停贷、抽贷;对资质优良的房企增加直接金融支持;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标准;加大房地产建设“后半段”的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还要综合考量和积极构建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建议建立因地制宜、动态调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记者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