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资讯丨爱上非遗㊴:鲜艾舂泥揉青团 年岁常食祛湿寒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22-06-12 10:01:43

编者按: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有理气血、祛湿寒等功效,故又被称为“医草”。南方气候潮湿,易滋生病菌,先民们在千百年前便有食艾的习惯,或用艾叶辅做其他食物,抑菌抗毒,养生保健。年深日久,民间衍生了许多名小吃,其中就包含了备受青睐的艾馍。

本期我们细述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鸣艾馍制作技艺,在艾叶的清香之中,探寻一味青色甜糯。

武鸣艾馍制作技艺

【资料图】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市级非遗名录

批次:第八批

地域:广西·南宁

艾馍是一项极具特色的民间美食。摘艾草,取艾叶嫩芽,用舂捣成泥状,和上糯米粉,配之以芝麻、花生、红糖炒制而成的馅料,揉做团状,经过蒸煮或清水煮,便成艾馍。艾馍口感甜糯,同时保留了艾叶祛湿寒的功效。在三月三、清明、端午等节日前后,多地民间都有制作艾馍的习惯,或用于祭祖,或食用以养生保健。2019年,武鸣艾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艾馍,又叫青团、艾糍粑。食青团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期间百姓不可举火为炊,须寒食三日。为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应时而生。

古时青团的主要制作材料并不仅限于艾草,也用菠菜等其它绿色蔬菜。随着《本草纲目》问世,艾叶祛湿寒的药用价值被发掘,在两广等气候潮湿的地区,青团逐渐以艾叶为主要制作材料,作为民间保健的寻常小吃而存在,名称也演化为艾馍、艾糍粑。近现代,广西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谚语——“三月三,艾叶鲜。”可见现今的艾馍除了作祭祀、保健之用,也变为人们“应时令、尝鲜味”的名吃佳品。

广西野外茂密生长的艾草。谭晓林 摄

下一页
广告
热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