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中”情地,朝思“牟”想城。
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和古都开封的时空轴线上,一座耀眼的文化新城正在中原大地悄然崛起,它是千年历史的承载,是现代与历史的融合,它就是中牟。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十年光影,中牟县抓住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竞技状态、拼抢姿态,在稳步之间跑出经济建设“加速度”。
9月23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观观’带你看郑州”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中牟,于曲径通幽处,品味千年箜篌文化;驶入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开中牟经济蝶变的新面纱。
古老乐器 弹出新时代小康新韵
从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到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箜篌这件多见于敦煌壁画、一度失传的古老乐器,带给后人无尽遐想。
在中牟县东南10公里处的韩寺镇古城村,全村老少对“箜篌”二字耳熟能详。箜篌,这种过去只见于古典文集上的拨弦乐器,绝声千年后在中牟“复活”,弹出了新时代的小康新韵。
古城村边的遗址,相传是古代的“箜篌城”,第一代乐神师延便在此造箜篌。2020年7月底,这里建成了中牟县首座遗址类生态文化公园——箜篌城遗址公园。公园占地108亩,建设内容包含箜篌文化广场、箜篌文化长廊等,是一个集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旅游休闲、文化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刚到达箜篌城遗址公园,一个仿古大门矗在眼前,古意盎然。让人不禁产生错觉,仿佛穿越到了几千年前。进入园内,曲径通幽处,满眼间皆是花草簇拥。映于眼前的是仿古的廊榭,廊榭旁是回环的步道。平整清洁,通向遗址处,顺步道行走,两旁立满了乐器的雕像,造型有琵琶、鼓、笙、阮等,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一尊凤头箜篌,箜篌造型优美,凤头高昂,让人不禁悠悠神往。
在公园北部,伫立着一尊师延的雕像。师延于高台之上,正襟危坐,腿上放一把古琴,修指轻抚,神情悠然,仿佛听到那古典优雅的琴声,在轻轻诉说着这里的故事。“师延是夏商时期著名音乐家,拥有卓越才能和制造乐器技能。他创作的乐曲在演奏时娓娓动听,常引飞鸟随节奏舞动,为王室贵族所喜,被奉为乐工祖师,箜篌鼻祖。”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箜篌城的传说》项目传承人郭晓山介绍道。
过了师延像,就到了箜篌城遗址脚下。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575米,现仅存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三段夯土墙。走近遗址,这处矗立在田野中的“城郭”充满了神秘感,四周均是平原,唯独这里高达十几米。抬眼望去,夯土层非常醒目,顶部平整。郭晓山说,过去村民在这挖土,都感到土质太硬了,比周边的土地硬实很多倍。
作为村里研究箜篌城的土专家,提起箜篌城的传说,郭晓山瞬间打开了话匣子。“相传在‘老城头’的主峰下,藏着一个金马驹,每到黄昏以后,金马驹就出来在旷野里撒欢,浑身散发金光,同时身上发出悦耳的响声。近30年的时间里,在金马驹出没的地方,先后有3人从地里捡起3块金砖,其中两人为古城村人,他们至今都还健在。”
郭晓山感慨道:“现在我经常去校园里跟学生讲述我们的箜篌文化,希望将这些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保护传承 让箜篌文化走向世界
九月的天气,云淡风轻。公园里小径回环,绿草茵茵,娱乐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郁,有不少村民在这里散步游玩。在村里长大的小王说:“以前这边是一片废墟,大家也都缺乏保护意识。自从遗址被修建成公园之后,现在村民没事都会来这里散散步,在休闲游览中感受历史气息,自觉地保护传承我们的箜篌文化。”
谈起箜篌城这些年的变化,古城村党支部委员郭彦军有着深刻的感受。“公园建成之后,村民早上来这里晨跑,晚上来这里遛弯儿。农闲的时候,这里有很多直播的、唱歌的、跳舞的,男女老少,好不热闹。”同时,大家的“箜篌意识”也更加强烈了。
“全村人都住在箜篌街上,从箜篌一街到箜篌二十七街,一天都从街道标志牌下过几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知道这俩字读箜篌(kōnghóu)。咱村里2000多年的箜篌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箜篌文化,学习箜篌演奏,让中牟的箜篌音乐文化走向世界。”郭彦军笑着说。目前,中牟已经启动百名箜篌传承人培养工程,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箜篌音乐文化节,推动中牟箜篌音乐文化的传播、传承。
走在箜篌一街上,街道干净整洁,连路灯上的造型也是箜篌的形状。70多岁的郭大爷正在街边晒花生,“这公园建得真漂亮,村里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自从箜篌城遗址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大家对中牟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促进了我们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起村里的变化,郭大爷笑着说。
箜篌,显然成了中牟的一张文化名片。保护好历史文物,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历史文物的教育作用。同时,文物遗迹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文物,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中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年蝶变 荒地崛起高新产业园
走出箜篌城遗址公园,行走在中牟的公路上,采访团被迎面而来的一辆辆通过验收的汽车吸引,这些汽车将从中牟发往全国各地。
“都是我们厂出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加快传统整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我厂生产的锐骐系列纯电动皮卡稳居行业第一。”郑州日产中牟厂厂长杨河洲自豪地说。
走进郑州日产中牟厂的生产车间,一片热闹景象。生产线上、电光火花交相闪烁,从一个小部件到整装汽车不到半个小时就组装完成;产品检验区,质检员开着刚出车间的新车、在发动机的轰鸣中为出厂做最后的检验。
谈到十年变化,杨河洲感慨道:“我来这里已经14年了,是中牟十年发展的见证者。从研发岗走到今天,一路见证着郑州日产中牟厂的发展,从年产两万台,到现在的十几万台,可以说,我们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杀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路。”
郑州日产中牟厂拥有我国第一条、世界第三条承载式与非承载式车身车型混流线体生产线,配备智能生产系统,力争实现2025年销量达到10万台的新突破。
十年光影,中牟县汽车园区华丽升级、重装启航,转为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漫步在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工厂林立,机器轰鸣,一辆辆运输车从这里驶进驶出,好不热闹,俨然一副金秋的丰收景象,而这里就坐落着一处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厂商。
刚到厂区,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凯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他们二期新能源汽车部件的生产车间。
但进入车间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穿防尘服、戴防静电帽、戴鞋套……从头到脚都要进行全副武装,力求无尘车间。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有序作业,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内,整齐划一的机器手臂、发挥指令的电脑玻璃屏,一眼望去,科技感满满。
“今年以来我们已陆续投资了8条产线,服务于各大新能源汽车产商的部件需求,有的产品还远销海外。刚来的时候,这还是一片荒地,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些犯嘀咕。但是现在我们的年产值由2015年刚来时的5727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16亿元,翻了一番,大家伙儿也是越干越有劲儿。”孙凯介绍道。
十年蝶变,中牟新能源企业已经达到7家,新能源电池产量达到30亿安时,产值突破70亿元。而十年的发展变化,大家满不满意,生活在中牟的老百姓,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
“以前一直都在南方打工,但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厂子,福利待遇也不比南方差。在家就业最好的就是能陪伴孩子的成长,每天下班回家,让孩子吃上我做的饭,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在飞龙集团上班的王女士谈到自己的孩子一脸笑容。飞龙集团中牟厂副总岳志刚说:“我来中牟6年了,刚来的时候我们厂区还是一片荒地,看到现在的景象真是感到不可思议。我现在也在这里买了房,下一步打算把我家人都接过来。”
十年,对于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牟来说,不过光影一刹。但对于中牟的人民来说,这十年,是奋斗的十年、是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中牟的现代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高质量发展步伐跑出“加速度”,郑州日产、飞龙、凯雪冷链等成为中牟产业拿得出手、叫得出名的新名片,中牟人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家底儿”越来越厚。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牟县制造企业也纷纷走上数智化转型道路,郑州联通利用自身信息化技术对郑州新交通板簧有限公司、郑州泰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注智赋能,助其走出了一条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转型之路。截至2021年底,中牟县制造业企业达6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26家,高成长性企业70家。拥有郑州日产、红宇专汽等整车制造企业7家,飞龙汽车水泵、青山变速器等零部件企业330余家。汽车服务业博览园入驻商户达2000家以上,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今天的中牟,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正崛起于中原大地、贾鲁河畔;明天的中牟,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砥砺奋进、阔步前行。(记者 赵柳影 张朝晖 见习记者 金鑫 王艳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