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用比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相关资料图)
一、预学提示
“比”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生活中几乎提到“××和××相比”……数学中也有“比”。但是你们听说过连比吗?知道怎么解决连比的问题吗?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根据已知两个不同的比化为一个连比的解题技巧。
2、通过Scratch思维与数学的整合,来实现在Scratch上编写解决连比问题相关的程序。
三、问题探究
1、已知在△ABC中,∠A与∠B的角度比是2:3,∠B与∠C的度数比是6:12,则△ABC的形状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弄懂题目里面的“角度比”是什么意思。“比”本身就相当于两个数相除,除法即代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比的前项、后项都不为0,除数不为0),于是就有∠A:∠B=2:3=2/3,∠B:∠C=6:12=6/12=3/4,还有就是a÷c+b÷c=(a+c)÷(b+c)(c≠0)(注:它看起来像除法分配律,实际没有除法分配律)。那么“角度比”就可以理解为:某两个角之间的分数关系。这就说明了他是一道关于角度分配的问题。
可问题来了,两个比是有两种不同情况的,连比的项数多于两个,但又有且仅有一种情况,到底怎么转化?请大家好好想想。认为有方法的同学说有。其实有:关键就在于最小公倍数。既然∠B:∠C的比值化简后分子与∠A:∠B中的∠B相等,就说明可以直接与∠A和∠C“连接”了。过程如下:
∠A:∠B的角度比:2:3=4:6,∠B:∠C=6:12=3:4,∠A:∠B:∠C=2:3:4,∠A=180°×[2/(2+3+4)]=40°,∠B=180°×[3/(2+3+4)]=60°,∠C=180°×[4/(2+3+4)]=80°。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我们发现,∠A,∠B,∠C均为锐角,∴选A。
2、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A:B的份数、∠B:∠C的份数与180°的配比是万能的吗?
四、流程图
在编写流程图之前,我们要学会掌握一个小技巧。求最小公倍数时。先比较一下两个数的大小,再用较大数除以较小数,如果得到的结果是整数,那么可以直接确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反之同理。如果无论哪个数除以哪个数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代码示例
(0):程序开始
当绿旗被点击 (0)
(1)——(9):我们得有一个已知条件吧?题中是不是要求两个比化为连比?而三角形中有三个角,那就把∠B拆成∠B1和∠B2,∠A和∠C不动,对四个角的比例分配数进行提问并回答。
将△ABC内角和的度数设为180°。 (1)
询问请输入∠A的度数比 (2)
将∠A的度数比设为回答 (3)
询问请输入∠B1的度数比 (4)
将∠B1的度数比设为回答 (5)
询问请输入∠B2的度数比 (6)
将∠B2的度数比设为回答 (7)
询问请输入∠C的度数比 (8)
将∠C的度数比设为回答 (9)
(10) ——(12):当∠B1=∠B2时不需要找最小公倍数,直接与∠A,∠C合并成连比,∠B1=∠B2=∠B,即连比为∠A:∠B:∠C。但我们还是要给变量起个名,例如B1,那么∠B2也等量代换成∠B了。
如果∠B1的度数比=∠B2的度数比那么 (10)
将[∠B1,∠B2]设为∠B1的度数比 (11)
将∠B2的度数比设为∠B1的度数比 (12)
(13)——(16):若∠B1≠∠B2,则比较∠B1与∠B2份数的大小,较大的份数除以较小的份数,同时如果∠B1与∠B2间有倍数关系,则较大的份数则是这两个份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B1的度数比>∠B2的度数比与∠B1的度数比除以∠B2的度数比的余数=0那么 (13)
将[∠B1,∠B2]设为∠B1的度数比 (14)
如果∠B2的度数比>∠B1的度数比与∠B2的度数比除以∠B1的度数比的余数=0那么 (15)
将[∠B1,∠B2的度数比设为∠B2的度数比] (16)
(17)——(26):若∠B1≠∠B2,且∠B1与∠B2间没有倍数关系,就直接两份数相乘,得出的结果即为最小公倍数。Scratch只会执行程序最终的答案,而过程是一步步执行的,∴要让Scratch实现求最小公倍数,必须让较小数不断增加1,直到与较大数相等,∴要用到重复执行到积木块,中间放等待1秒,要求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满足条件后要执行下面的指令。
如果∠B1的度数比>∠B2的度数比与∠B1的度数比除以∠B2的度数比的余数=0不成立那么 (17)
重复执行到∠B1的度数比除以∠B2的度数比的余数=0 (18)
将∠B2的度数比增加1 (19)
等待1秒 (20)
将[∠B1,∠B2]设为∠B2的度数比 (21)
如果∠B2的度数比>∠B1的度数比与∠B2的度数比除以∠B1的度数比的余数-0不成立那么 (22)
重复执行到∠B2的度数比除以∠B1的度数比的余数=0 (23)
将∠B1的度数增加1 (24)
等待1秒 (25)
将[∠B1,∠B2]设为∠B1的度数比 (26)
(27)——(33):[∠B1,∠B2]已经求出来了,这时就可以两个比化连比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知∠A=[∠B1,∠B2]÷∠B1,∠C=[∠B1,∠B2]÷∠B2。接下来求每份的角度,进而求出每个角的角度。
将△ABC中∠A的度数比设为 ∠A的度数设为:∠A的度数×[∠B1,∠B2]÷∠B2的度数比 (27)
将△ABC中∠C的度数比设为:∠C的度数比×[B1,B2]÷∠B1的度数比 (28)
将△ABC中∠B的度数比设为[∠B1,∠B2] (29)
将△ABC每份的度数比设为△ABC内角和的度数÷(△ABC中∠A的度数比+△ABC中∠B的度数比+△ABC中∠C的度数比) (30)
将∠A的度数设为连接∠A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和° (31)
将∠B的度数设为连接△ABC中∠B的度数比和° (32)
将∠C的度数设为连接∠A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和° (33)
(34)——(42):最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把三种可能(即按角分的三种形状)全列举出来,看看到底符合哪种情况,这就用到了如果那么积木块。至于角度的取值范围,就用运算中的比较积木来判断。如果那么里面是最终结果。注意判断与程序结果要对应,否则就不准了。
如果∠C的角度比×∠A的度数比=90°或△ABC中∠B的度数比=90°或∠A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90°那么 (34)
将△ABC的形状设为直角三角形 (35)
说:“△ABC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 (36)
如果((∠C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90°)与(∠C的度数比<180°||或|△ABC中∠B的度数比>90°))或((∠A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90°)>(∠A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180°))那么 (37)
将△ABC的形状设为钝角三角形 (38)
说:“△ABC的形状是钝角三角形” (39)
如果∠C的度数比×△ABC每份的度数比<90°或△ABC中∠B的度数比≤90°或∠A的度数比×△ABC每份的角度比<90°那么 (40)
将△ABC的形状设为锐角三角形 (41)
说:“△ABC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 (42)
(43):程序结束
上一篇 : 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训练_CD_关于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训练_CD概略_每日视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