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寒在三九”。小暑和处暑之间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既潮湿又闷热的时间段。7月11日是头伏第一天,作为冬病夏治中医手段的三伏贴,每年都受到柳州市民的欢迎,各医疗机构中医科也推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中医疗法医疗服务。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张蓉蓉告诉记者,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和中医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资料图)
张蓉蓉表示,通常说的“冬病”,是指某些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例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根本在于寒湿伏邪和阳气受损。
“夏治”是指借夏季光照强和人体经络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食疗等中医传统方法,培本固元,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病痛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近些年来,柳州市民参与冬病夏治热情高涨,每年夏季“三伏”的头伏首日,都有不少市民进行穴位敷贴。随着治未病理念的推广,近年来,贴三伏贴的中青年、儿童也越来越多。
三伏贴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七大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慢性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腰椎、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儿科疾病:小儿厌食、脾胃虚弱、反复感冒、发育迟缓、遗尿。
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痛经、月经不调、月子病等。
其他:内分泌失调、虚寒性疾病、免疫力低下、亚健康调理。
张蓉蓉提醒,虽然三伏贴有较好疗效,但不是人人适合,有不少禁忌症需要注意。比如,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孕妇或两岁以下儿童,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的患者等,都不适合敷贴三伏贴。
小贴士
贴敷时间:贴敷时间根据体质和耐受力而定,一般成人4到6小时,儿童一到两小时,老年人、小儿及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适当缩短。
注意局部防水。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出现小水泡或在一段时间遗留色素沉着,属正常反应。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及大水泡时,应立即祛除贴敷药物与敷料,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及时就医,以防感染。
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衣服宜宽大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注意防止药膏污染衣物。
贴敷期间,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忌吃冷饮、冰镇食品,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
保持贴敷部位干燥,贴敷完6个小时后用温水洗澡,避免抓挠局部。敷贴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沐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上一篇 : 今日入伏!天气还会更热热热热热热吗?
下一篇 : 最后一页